【關於手段與目的的規則】By 阿林斯基其他兩個回覆
手段與目的在性質上彼此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而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手段嗎?”
第一,一個人對於目的與手段的倫理關切的程度與他個人在問題上的利益大小成反比;一個人對於目的與手段的倫理關切的程度與他和衝突事件的距離成反比。
第二,手段的倫理判斷要看人的議題/政治立場而定。
第三,戰爭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手段都將會因該戰爭而變為正當。
第四,我們必須以行動當時的時代脈絡來做倫理的判斷,不能選擇自己方便的時代。
第五,我們對於倫理的關心會隨著現成可用之手段的數量而增加,反之亦然
第六,所欲求的目的越不重要,對於手段,我們就越能做倫理的評估。
第七,成功失敗是決定倫理的重大因素。
第八,一個手段的道德要看這個手段是用在即將勝利或失敗的時候而定。同樣的手段,用在幾乎有把握勝利的時候,將是不道德的。
第九,任何手段只要是有效的,敵人都會認為是不合乎倫理。
第十,你要盡你所能在你能力範圍內做你的事,然後再為它披上道德的外衣
第十一,要用概括性的言詞來表達目標,譬如“自由、平等、博愛”、“為了大家好”、“追求幸福”、“麵包與和平”等等。
「印度獨立之後八個月,印度國會就宣佈消極抵抗非法,將消極抵抗定為一種罪行。以前他們用消極抵抗對付既得利益者,可是,他們擁有權勢之後,他們就要確定沒有人能夠用相同的手段來對付他們
山姆•亞當斯是獨立革命煽火的激進派。最先喊出人民有革命權的就是他。可是,獨立革命完成之後,最先要求處決夏伊叛變(Shays' Rebellion)的美國人的,也是他。他說誰都沒有權利搞革命來反抗我們」
「一入江湖,良心就被狗吃了一半;但另一半仍要小心收好,以免不知道自己為何而來,從何而去。」-《靈山》
阿林斯基不建議太早讀,否則很有可能忽略了後半句話,變成一個沒有理念只有手段的政客。但是大家既然那麼關心目的跟手段的問題,還是節錄貼了出來。
然後是 Google 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