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段與目的的規則】By 阿林斯基其他兩個回覆
手段與目的在性質上彼此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而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手段嗎?”
第一,一個人對於目的與手段的倫理關切的程度與他個人在問題上的利益大小成反比;一個人對於目的與手段的倫理關切的程度與他和衝突事件的距離成反比。
第二,手段的倫理判斷要看人的議題/政治立場而定。
第三,戰爭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手段都將會因該戰爭而變為正當。
第四,我們必須以行動當時的時代脈絡來做倫理的判斷,不能選擇自己方便的時代。
第五,我們對於倫理的關心會隨著現成可用之手段的數量而增加,反之亦然
第六,所欲求的目的越不重要,對於手段,我們就越能做倫理的評估。
第七,成功失敗是決定倫理的重大因素。
第八,一個手段的道德要看這個手段是用在即將勝利或失敗的時候而定。同樣的手段,用在幾乎有把握勝利的時候,將是不道德的。
第九,任何手段只要是有效的,敵人都會認為是不合乎倫理。
第十,你要盡你所能在你能力範圍內做你的事,然後再為它披上道德的外衣
第十一,要用概括性的言詞來表達目標,譬如“自由、平等、博愛”、“為了大家好”、“追求幸福”、“麵包與和平”等等。
「印度獨立之後八個月,印度國會就宣佈消極抵抗非法,將消極抵抗定為一種罪行。以前他們用消極抵抗對付既得利益者,可是,他們擁有權勢之後,他們就要確定沒有人能夠用相同的手段來對付他們
山姆•亞當斯是獨立革命煽火的激進派。最先喊出人民有革命權的就是他。可是,獨立革命完成之後,最先要求處決夏伊叛變(Shays' Rebellion)的美國人的,也是他。他說誰都沒有權利搞革命來反抗我們」
「一入江湖,良心就被狗吃了一半;但另一半仍要小心收好,以免不知道自己為何而來,從何而去。」-《靈山》
阿林斯基不建議太早讀,否則很有可能忽略了後半句話,變成一個沒有理念只有手段的政客。但是大家既然那麼關心目的跟手段的問題,還是節錄貼了出來。
然後是 Google 的延伸閱讀
一、阿林斯基何許人也

(from:【美国奥—克政府的思想根源(之一)】谁是阿林斯基?)
誰是阿林斯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巴馬和克林頓都是阿林斯基的弟子。阿林斯基是個激進的左翼份子(雖然我現在還是不太能區分左翼和右翼==),而且對現在的社運有很大的影響。
奧巴馬曾經在1980年代接受過阿林斯基風格的基金會訓練,在阿林斯基的老根據地芝加哥南部社區擔任過三年主任;希拉裡·克林頓則在1968年采訪了阿林斯基,並以阿林斯基為題寫了她的大學畢業論文。阿林斯基雖然早已逝世,但他的幽靈仍在北美上空游蕩。
他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
- 1930 年代從事犯罪學研究
- 1930 年代末開始社區組織建設,創建產業地區基金會
- 參與工運,並與約翰· 劉易斯的工業組織委員會保持合作
- 1960 年代末創建研究所,推動社區領袖培訓。
↑感覺超強大的
二、形式正義只是手段,實質正義才是目的
社會正義,有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之分。形式正義,著重於程序公正。只要所適用的程序規則是公正的,具體案件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實現了正義,則非所問。實質正義,則不滿足於程序的公正,而是著重於在具體的案件的當事人之間實現正義。按照現代法律思想,強調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形式正義只是手段,而實質正義才是目的,形式正義須服從於實質正義,並最終保障實質正義的實現。內文用了「欠條案」當作例子。原告以一張欠條證明自己對被告的債權,被告承認該欠條是自己親筆所寫,但主張不是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因為是在原告拿著凶器威逼之下所寫。
阿 …,感覺還不是我可以駕馭的文章(望)
三、論圍棋的目的與手段
圍棋的目的是什麼?還蠻有趣的,沒想到「目的與手段」也可以用圍棋當作例子。
對這一最根本的問題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回答,由此產生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圍棋觀。
一種回答是為了棋子的生存;另一種回答是為了土地的爭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