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洪仲丘一案

 From:洪崇晏
最近很容易進入臉梳洗板模式,或許是因為在個人或者群體或者社會上遭遇許多無法排解的嚴重焦慮吧。

洪仲丘,很抱歉你死後才對著你的名字大放厥詞,我們記憶你的方式已經扭曲了,雖然你會被記住,但如果能夠活著,我自己也很難選擇市府要用生命換取改革。(何況你甚至沒有選擇的權利。)

我想談的,主要是這次事件到底分成幾個層次,有那些問題面向:
  1. 案件本身:調查真相,追出兇手,合理審判
  2. 制度改革:禁閉制度、醫療制度、落實法治、申訴管道
  3. 結構問題:兵役制度、陽剛氣質、壓迫結構(共犯結構、沉默螺旋、壓迫複製、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路西法效應......)
  4. 公共反省:短視近利、抗爭本身就複製壓迫、消費受害者問題、搭便車與反搭便車問題(群眾界線問題)、參與資格論、轉移焦點論、反動的修辭、最小傷害限度問題......
但其實我們/群眾能夠也習慣做的是1.,頂多花點時間和力氣談談2.,少數人會認真審視3.(然後被排擠),4.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From:王議賢 

洪仲丘一案引起很大的關心,原因在於全台有好幾百萬人當過兵,也知道待退老兵過的日子是什麼。一個士官只剩兩個禮拜不到就退伍的人,會因為帶照像手機進營區而關禁閉室,很多有當兵經驗的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


其中禁閉士的班長,與洪並無恩怨,但人卻死其手上。而我卻想起時心理學最被常討論的兩個實驗,一個是監獄實驗,一個則是電擊實驗。只因長官說這個人要好好 的「照顧」一下,洪仲丘的性命就這麼消逝。原本以為課本上久遠的內容,而今卻真實的上演。米爾格蘭認為人對於權威的順從是相當大,一旦接受了權威,是非對 錯已經不再由個人的主觀判斷,而是交給團體中的權威。當權威說什麼人該受什麼處罰,他們就會去執行這項命令。
  From:李茂生
洪 案中針對死亡這個事實,透過結構性暴力的解析,或許真的會走向作為與不作為全都混在一起的過失共同正犯或過失競合的結論。我真的很懷疑軍事法官是否能夠釐 清因果關係。甚且,我也會疑懼,軍法官最終會不會受制於輿論與上級壓力而認定某些人的殺人間接故意,並進而以故意殺人的共同正犯解決問題。
刑法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卻是一個很好用的滿足民眾怨恨的道具。同樣都是結構問題,貪污案押個一兩人好像就夠了,但是一旦整體的軍隊被視為暗黑集團後,似乎 會愈押愈多。在沒有藍綠分裂問題的時候,中天法庭、三立法庭以及TVBS法庭等的威力真的已經到了無人可以掌控的程度。
再下去,政府能夠玩的手段或許是組成部外調查機構進行國軍總體檢,燒些稅金,寫個報告吧。當年成立權保會,最初本是設計有個部外委員的調查權機制,但隨後 在創設的過程中,這個機制就不斷萎縮,到現在誰都不記得這個初衷了。那個促成權保會成立的黃姓海軍士兵事件,是好幾年前的悲劇了吧。
我總是覺得,所謂的歷史教訓只會存在於大河歷史中,這種教訓是沒有多大悲慟的,而實際上的哀痛,卻會成為大河沖刷過後的段簡殘篇,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From:Albert Tzeng 
 … 軍隊為戰爭而存在,其形塑的許多價值,如「服從、紀律、榮譽、勇敢」等,本質上,都是為了在戰爭期間能催出最大團體戰力。而其中重要的心理機制,就是透過 軍令的權威、從眾性、與對男性氣質的強調,去壓制軍人面對死亡的天然恐懼。在這種氛圍中,「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練」,而挑戰危險,突破極限是被鼓勵的。 整體而言,這種文化,確實在一種粗放式的過程中提昇了整體官兵體能,但連帶代價,則是對風險的盲目踰越…
From:王大師
就不引述了
From:BBC| 台灣網友拍攝的「公民教召」相片

From:PTT|相關軍方案件統整版

From:afterthoughts|720「為仲丘討公道」

每個人都知道,洪仲丘的不幸是國軍沉痾的冰山一角。這一角難得凝聚這麼大的力量--之前的冤死枉死的青年,恐怕很難有平反的一日--讓一系列未能抒 發的情緒與訴求,得以投注於此。這些身影是沉默的,讓我想起2008年民主廣場邊天天徘徊的歐吉桑、歐巴桑。什麼時候我們組織的運動,才能動態地將他們涵 括進來呢?
分析:洪仲丘案為何會在台灣引起民憤?|BBC
台灣軍中發生的洪仲丘下士管教不當致死命案,喚起了許多人在軍中服役時的那段不美好記憶。
稱為國軍的台灣軍隊,從國共內戰開始實行徵兵制,60餘年過去,名稱從充員兵改成義務役,役期從最高的三年減少到11個月,但是從民間這次對洪仲丘命案的反應來看,軍中的許多自己都承認的積弊與陋習並未隨著時間而改變。
我們受夠了!─洪仲丘之外,莫忘其他受害者 時事想想
「我們是為了洪仲丘出來,但我們不只是為了洪仲丘出來,而是這個出了嚴重結構性問題的體制、法規、政府、國家。

不論是呂孟穎、洪仲丘、姚泰源、陳暐穎、陳俊銘、陳廣哲、周敬憲、簡克穎、陳紀宗、洪文璞、蔡學良、劉浩恩、鄭杰允、王志榮、謝坤霖、張馨勻、羅樟坪、蘇黃平、王至偉、郭慶和、江國慶、黃國章、雷政儒、江銘鈞等,以及更多無名被「搓圓仔」的弟兄子弟們,他們每一個人,代表每一個被迫撕裂的家庭,每一個斷腸的父母親,我們這三萬多人所肩負的責任,就是讓他們都得到可以平靜的方法。」

「我們在走出來的那一刻,也就有個共識,我們都知道體制的敗壞,正是無法從體制內解決,所以才以體制外,以民意施壓來改變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共同想法。也因為如此,「施加壓力」絕對不能只是「兩個小時的禮貌散步」。

也因此,我們必須要升高抗爭層次,加強對這個千瘡百孔的體制的壓力,講明了,他們沒有徹底、永久、制度性的改變,我們一定再出來,不再是三萬人,而是三十萬人,三百萬人,不再是兩小時,而是二十小時,兩百小時,兩千小時,兩萬小時。他們這些狗官們,絕對不會好呷睏。

這個,才是這次行動的嚴肅意義,才是這次行動的神聖使命。

我們受夠了。」
 誰人的子女,誰人的土地?記兩件「邀請革命」的小小事|芭樂人類學
洪仲丘虐死與大埔暴力拆屋事件,是近來最令人心痛的事件。在此事件中的性別,扮演了何種重要角色?
芭樂人類學本週帶領我們透過「儀式」的角度來理解,台灣男性因為通過了一種「成年儀式」而封閉了自己,並對「非我族類」漠不關心,女性則沒受此文化封印的影響。
 From:盧盈任
從小我們就被要求要乖,乖乖做好自己的事,別惹事生非;現在想來這樣的社會文化規範有可能是過去政府、軍權體制、師範體制為了利於管理而對體制內的個體施加壓迫,之後個體默默地將這樣的文化帶入家庭而形成的。久而久之家庭中便充滿了許多來自上述系統的強勢文化,例如: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求男性光宗耀祖、別去搞社會運動、聽...的就對了,或許某種程度上在試圖將個體去個人化與物化,個體在強勢文化下是沒有聲音、沒有尊嚴,甚至沒有生命的,每個個體在去個人化與物化過程中的反應都不同,有些人能夠堅持,但有些人不行,尤其是在我們年紀還小,需要對人唯命事從的時候。
  我從小就是那種很乖的人,對於很多社會事件、政治...等等,基本上都是充耳不聞的,一心想著過好自己的生活,對許許多多的事我都可以隱忍,我想那真的是"國家教育有方";但在我學習諮商、認識自己、意圖使我的個案長出個體性的時候,我才深深地看到多年以來作用在我身上的強勢文化,要我安靜、成為不是"人"的物品。從那之後我漸漸學會憤怒與在意,有時為了自己過去所遭受過的不公平、壓迫、無力感難過。有人可能會覺得,既然這麼痛苦,那倒不如不要發現這些的好?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活著的方式,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的生命平白無故的因為一些人的一時興起或是別人的利益而犧牲,那就好;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家、情感的連結、寶貴的個人資產、尊嚴被蹂躪,那就好。
  過去的我或許會選擇對於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但現在的我,是一個活著的人,理解一個國家不應該這麼殘忍的對待活人,所以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涉入這些事,就是每天理解與關注這些事;雖然我依然對於抗議、靜坐感到不安,但我會漸漸地把這些行為理解成對於強勢、殘忍、不公平社會結構的鬆動與解構,這麼做並不是因為吃飽太閒或為鬧而鬧,而是一種對於人權被侵犯的不滿,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思考、有感情的個體該遭遇到如此的對待。
 為什麼科技進步阻止不了意外發生?|蔡志浩
洪仲丘事件亦然。就算懲處了失職與違法的人員,就算懲處的層級再高,長期存在於軍中的文化問題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這個蘊含諸多潛伏錯誤的文化,只會繼續挑選另一批差不多的人坐上那些位子,繼續讓他們有機會做差不多的事,繼續讓許多人遭遇類似的經歷,繼續讓類似的不幸事件發生。
很多時候,顯性錯誤會被情緒所強化,不論是對受害者的情緒,或是對犯錯者的情緒。希望不論是人民與政府都不要因此忘了存在於各個結構環節的潛伏錯誤。處理顯性錯誤頂多只能回應對意外的情緒反應。唯有從意外中發現潛伏錯誤並積極修正,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好。
洪慈庸 沉靜的力量在蔓延|Udn 新聞網

------------------------------------------------------------
八月三號,25 萬人集結凱達格蘭大道

「軍審法綁核四」 管碧玲轟:國民黨利用20萬人民|蘋果
「國民黨開始運作,要用軍審法施壓,要求我們撤退,這無疑是要用軍審法綁架核四,其對修軍審法並非誠心誠意,充滿政治算計,20萬人民的心意,不應該這樣子被利用」!
 8/3公民1985行動聯盟最後演說逐字稿|Ptt(網頁版
演說完整影片:http://youtu.be/Wmgqc4oiFZI (轉錄自 #1H_PYSQW) 
公民1985行動聯盟最後的演說,實在非常適合作為公民教育的教材。 除了主要訴求軍法的改革外,還大聲疾呼對大埔案、核四案、服貿協議等公民議題的關心。 
非常遺憾自己不能參加這次活動,所以希望盡微薄之力,把演說內容打成逐字稿,給不能參與活動的人參考。(逐字稿約5300多字) 衷心地肯定及感謝公民1985行動聯盟,勇敢帶頭為公理正義發聲。 
請大家推文幫忙推: 感謝公民1985行動聯盟,你我都是超級英雄!
良心的沉默就是邪惡的幫凶 |NOT A NUMBER
請容我偷鄭有傑導演的這句話當做本文的標題:
「改變國家要從看不到的地方做起,我們是責無旁貸的前鋒。希望社會變得更好的話,這件事就不能期待其他人去幫你做。」
--鄭有傑:良心的沈默就是邪惡的幫兇
25萬人上街抗議真的有用嗎?|芭樂人類學
無論馬總統聽到了多少,人民聽到了,才有希望。親愛的小管,在低迷的谷底,讓你覺得還有一絲希望熱淚盈眶,絕不是因為馬總統和行政院長官們的「聽到了」和制式廢話術的回應,而是8月3日凱道的「銀十字勳章」顯示許多人聽到了。
人們聽到了這首歌,而且不只是hear,還進一步listen,為這首歌的歌詞所感動。人們聽到了改革的吶喊,「咱為民主為自由 佮伊拚咱袂孤單」,才有找到出路的可能。
氣質人妻老師|Ptt
認為教育是一項志業,從機會教育的角度、用帶遊戲王卡不符合校規被打死的故事切入,而後再忘懷抒情。有理有據有情有義、擲地有聲的好文阿 XDD 
何榮幸:第一次網路公民運動就上手?|獨立評論 @ 天下
無論如何,1985聯盟的表現瑕不掩瑜,我對該聯盟倉促成軍卻能成功舉辦25萬人抗議活動(這點該聯盟很中肯地歸功於洪仲丘媽媽、姊姊的動人召喚,以及馬英九總統令人無比失望的無能處理),並一舉促成軍事審判制度回歸司法偵察的修法,始終抱持高度評價。
而對於不少第一次上街頭抗議,乃至第一次關心公共事務的民眾,1985聯盟已在他們心中埋下公民意識的種子,讓他們未來對於這片土地不再冷漠,這也將是1985聯盟與八三活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