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解決對議題沉默的方案 - 成為媒體

先點進去看這兩篇連結吧:
我以前對政治很冷感,覺得跟「政治」這個東西沾染上的人都好髒喔。為什麼會這樣想呢?可能是因為常聽到買票、選舉期間互相攻訐、賄賂等負面的訊息吧,所以就覺得「政治」很骯髒、「政治人物」很齷齪。

經過某陣子的啟蒙時期後,我對「政治」就沒有這麼反感與冷感了。政治其實並不只存在新聞上、公家機關裏頭,它存在於生活的周遭-舉凡家裡對你想出國留學、交男女朋友的杯葛,或是學校各處室的角力對抗(有嗎,我亂掰的)。

政治,我覺得是關於權力與資源分配的學問。當愈早體認到政治的性質,當遇到相關事件時就能夠盡早採取對自己有利的回應方式。而當大家都對政治、社會議題冷漠時,等到事情發生,可能就悲劇了。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因此,我想要給那些,曾經和我有相同想法(曾經對政治冷感,但最近看開了、想多了解)的人一些建議

一、多看

 就像第一篇連結提到的,就算不看新聞,台灣也不會變的更好。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你不理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政治不是只存在新聞上的名詞,下一秒鐘就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就像是大浦事件一樣,政府突然就要拆房子,等到那時才體悟到政治就來不及了。(好像是在恐嚇)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先去多看些相關訊息吧。恩,不知道那邊有比較優質的訊息來源嗎?很不要臉的推薦這個:鍵盤關心法

二、 多分享

所謂孤掌難鳴,只有自己一個人所能發揮的力量是不大的。如果群眾能夠有相通的共識,就能產出強大的力量。像是洪仲丘案的二十五萬人上凱道就是一例。那樣如何產生共識呢?就是多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人一起討論社會議題;在網路上,則可以透過「轉貼」、「分享」,使跟你同一個社群的成員看到社會議題。當社會議題在社群內的能見度提高了,或許討論起社會議題的氣氛也會提高些。

三、多寫文

如果自己也成為內容的產生者,那麼訊息就多了一個管道可以傳播,就更容易被看見了。



註1:太久沒寫博文,說話有點顛三倒四的==
註2:昔日有超譯尼采,今天我就來超譯上面的兩個連結了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