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退休所得的「三態變化」 超簡單理解「軍公教」退休改革 | 苦勞網


"這 一篇是把所有的數字全部丟開,試著用最簡單的方法,把目前「軍公教」退休給付用一個比喻、幾張圖說出來,這也是在這個禮拜,我將用以理解考試院提出的改革 方案的架構,今天把這個丟出來,就是想先做個準備,並且在本週國民黨、民進黨的版本提出之後,放進去作理解、作評價;「年金改革」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希望大家都能夠把這個重要的議題盡可能地搞清楚。(再不理解我也沒辦法了,我已經盡力了~~攤手)"

辛苦了~

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軍公教 18 趴,現在有人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比喻出來了,太佛心了 XD


責任主編:張心華

昨天(1/26),總統府邀集行政、考試兩院與國民黨團幹部討論年金改革方案,預計本週就會把「菜」正式端出來,預料民進黨隨後也會跟著端出方案, 「年金改革」即將進入新的階段。雖然還沒看到確定的方案,不過從這一陣子露出的資訊,未來這些所謂的改革,大致可以看得出一些雛型。在這裡,我們試著提出 一個架構,預習一下。
「退休所得上限」造成的效果
8412377450_68828398fa_n.jpg【圖一】
勞保的「改革」當然是關鍵,不過「軍公教」問題的複雜,卻足以把版面都搏掉,我們這裡先處理「軍公教」的事情。
首先,我用下面這個架構,來理解「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問題:
左邊這張【圖一】,我把「軍公教」的退休給付,分成兩堆:一種是「年金」,另一種是「非年金」。「非年金」的部份,包括了退休時一次領的給付,以及 18%、補償金、慰問金,這些雖然有些也是按年或者按月領的給付(好比說,「月補償金」就是,不過,我不打算在這邊多做解釋,以免節外生枝,讓大家不好理 解);而目前,在公保年金還沒有完成立法以前,「年金」就只有退撫的「月退休金」一個。
8411280241_4daa3b90f4_n.jpg【圖二】
2005年,在民進黨時代,有過一次「18%」的改革,它的重點,是在這些退休給付裡,加上了一個「退休所得上限」。經過政黨輪替,國民黨又有過改革,不過,基本上,「退休所得上限」現在還維持著,也就是大家會在媒體上常常聽到的「屋頂條款」。
「屋頂條款」是這樣的一個工具,我用右邊的【圖二】來表示:
它是一個杯子,在杯子的上方有一條線,那是「在職所得」,而杯子的高度,稱為「退休所得上限」,杯子高度和「在職所得」的比例,就是「退休所得上限比例」。
8412377458_b4695b8e19_n.jpg【圖三】
這個杯子是作什麼用的呢?我們把【圖一】裡面的「月退休金」和「優存利息(18%)」,給丟到杯子裡,融化成液體,「月退休金」的密度高,會沉在下 面,而「優存利息」的密度低,會浮在上面。而如果,「月退休金」加上「優存利息」的水位,超過了杯子的高度,多出來的「優存利息」就會溢出來,像左邊的 【圖三】所表示的那樣。
這樣子,我們就很容易了解「屋頂條款」這一個工具的效果。
改革的目標:朝年金化整合
但是,問題馬上跟著來了,在杯子的旁邊,還堆著一堆「固態」的東西,「公保一次退」、「補償金」、「慰問金」沒有融掉,還一塊一塊地堆在那裡。而杯 子所代表的「退休所得比例」,也不是真的「所得替代率」;它只是「月退休金」加上「優存利息(18%)」跟在職所得的比值,除了這些,堆在一邊的那些沒有 算進去。
然後,我們再來看,現在的改革。
8412377470_dca2254e96_n.jpg【圖四】
它的核心,是「公保年金化」,也就是一次付的公保老年給付,要讓退休的人,可以選擇每個月領。
這個樣子的話,「軍公教」的退職給付,就有兩種「年金」,一種是「公保年金」,通說的看法,這叫「第一層」,相當於勞工的「勞保年金」,另一種就是現在已經有的「(退撫)月退休金」,它相當於通說的「第二層」,也就是勞工的「勞退」。
8411280337_d92cd37a21_n.jpg【圖五】
好,我們前面說了,「年金」的密度高,「優存利息(18%)」的密度低,所以「公保年金」也會沉在下面,變成像【圖四】那樣,「年金」越多,「優存 利息(18%)」會被「擠」出去的就越多。不過,看圖就容易了解了,這樣還不夠,如果把所有的給付,都變成液體,都注入這個杯子裡,像左邊的這個【圖五】 那樣,就會產生一個效果:「年金」會把「非年金」的東西給排擠掉,「年金」越多的人,「非年金」的東西,就會越少,甚至完全溢出去,而「年金」少一點的 人,則可以保留多一點「非年金」的東西。
我已經丟掉了所有的數字,用「簡單到不行」的方式,說了一個基本的架構,當然,這個架構不是我的創見,它就是「現制」,由前總統陳水扁規、總統馬英九隨的現制,也是我所謂改革的基本架構(相關評論)。 這個架構有兩個重要的特色:第一,它考慮到了退休者的「需求」(未必「公平」,但什麼是「公平」,我們得另外討論)、第二,他以「年金制」為思考核心,最 終將會將制度導回單一的「年金制」,也就是跟勞工一樣,有利於「軍公教」和勞工制度的整合,也因此,所有讓大家都不了解的「軍公教」退休制度(以及非制 度),都將逐漸地走入歷史,讓社會的仇恨,不再一次次地被挑起來。
【圖五】所表示出來的:所有的退休給付,全部融化、放進杯子裡(也就是全部納入替代上限的「屋頂條款」),超過的就溢出來,這「固態」、「液態」的 變化之間的調整,當然就是為了不要讓這些退休保障全部蒸發掉(也就是「氣態」了);把所有的東西全都丟到杯子裡,可能是最「深」的改革了,民進黨想的是什 麼,我不清楚,不過從這幾天聽到的消息,國民黨不斷把「18%」減碼(相關剪報),就有一些事情可以來猜猜了。
過兩天,等著看
當「優惠存款」在杯子裡面的時候,它是「18%」、「12%」還是「9%」其實不重要,因為在這個架構下面,是從結果,也就是「你可以領多少利息」 倒推回去,算你可以存多少「本金」的。好比說,假設剩下在杯子裡的(月)利息是12,000好了,這時你可以存的本金就是(12,000元×12月)除 18%,是80萬,18%變成12%,可以存的本金就變成120萬,9%就是160萬,最後領到的「優存利息」都一樣,如果是這樣的話,改「18%」這個 數字,影響得其實並不大,起碼絕不是「18%砍一半」那麼簡單。
在「勞保危機」之前,國民黨最新的「公保年金」版本,把把退休的給付分成三種:一種是「月退休給與」,一種是「一次性離退給與」,還有「其他給 與」,其中,「月退休給與」是有「屋頂」的,不過「優惠存款(18%)」屬於「其他給與」,被放到了屋頂(本文的杯子)外面;所以囉,這個「砍18%」的 空氣,我的解讀,就在國民黨是在為把「優惠存款」拉出來的正當性鋪路。
好了,「猜」不是這一篇的重點,所以也就不過度解讀下去,這一篇只是先丟出這個理解的架構出來:杯子的高度(所得上限比例),甚至都還沒有比丟了那些東西到杯子裡來的重要,過兩天吧,我們等著看。
【勞保危機】專題

退休所得的「三態變化」 超簡單理解「軍公教」退休改革 | 苦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